学思践悟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必须学懂弄通新的文化使命与“两个结合”的关系,有必要从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等多个层面,去理解“两个结合”的内在要求,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坚持“两个结合”是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应有之义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和现实出发,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我们坚持“两个结合”、担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根本遵循。
“两个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涵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而任何一个领域不强,都不能称之为强国。在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军事、科技处于高速发展,社会、生态等领域稳定前进之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意义重大。因此,在新的起点上,必须坚持“两个结合”,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主动担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坚持“两个结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值得世代传扬的优秀传统文化。其表现包括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天下为公、诚信求实、任人唯贤、厚德载物、革故鼎新、天人合一等,滋润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茁壮成长。
近代以来,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对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探索,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苦征程,但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和革命的软弱性,都没有找到民族复兴的正确之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找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康庄大道。经过百年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担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既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也要秉持开放包容,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内在要求,抛弃了这“两个结合”,就等于丢了“魂”、没有了“根”。
坚持“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
自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领导人民夺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引和强大精神动力。进入新时代,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党和人民实现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创造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成就。
“两个结合”,既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反映,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越是艰巨的任务,越需要坚强的理论指引。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两个结合”,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回答新征程上的新课题,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指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坚持“两个结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中央立足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多角度思考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深刻认识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科学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而这同样离不开“两个结合”。坚持“两个结合”,正是在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层出不穷的进程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将中国式现代化推向新阶段和新高度。
(作者系广东叶剑英研究会会长、米兰(中国)人文与管理学院原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