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2月底,每年这个时候广东惠州的小陈(化姓)都会给米兰(中国)第三附属医院骨肿瘤科主任医师李浩淼送上感谢和祝福,十年来从未间断:“李主任您好!近来我身体一切都好,谢谢您给了我人生更多可能。”
“小陈是我们医院成立骨肿瘤专科后治疗的第一例骨肉瘤保肢患者,他也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医疗经验,我也要感谢他。”李浩淼介绍,骨肉瘤是一种恶性骨肿瘤,发病率较低,仅有百万分之四左右。在2023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中,骨肿瘤已经被收录其中,骨肿瘤患者被更多人关注起来。
对化疗不敏感,用药接近极限量
原发性骨肉瘤在青少年中发病率较高,最常发生在10-20岁,约60%的骨肉瘤患者年龄在25岁以下。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多在膝盖、手肘等关节处,表现为持续性的疼痛,并逐渐加重,很容易被误诊为骨膜炎、骨髓炎或骨质感染。
在白天活动期间痛感并不明显,在夜间休息时痛感会越来越重。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逐渐出现肿胀的情况。不仅如此,骨肿瘤还会导致骨骼变得更加脆弱,出现病理性骨折。如果不采取科学治疗,往往一年以内就会危及生命。
“大多数患者都是由于关节肿痛,或者在运动中突发骨折后就诊才发现自己患上了骨肉瘤。”李浩淼介绍,骨肉瘤与其他上皮细胞起源的癌症不同,属于间叶组织来源恶性肿瘤,有恶性程度高、病情转移快、治疗难度大等特点。据悉,骨肉瘤的治疗需要多种手段并用,包括药物化疗、外科手术切除以及其他辅助治疗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有30-50%左右的骨肉瘤患者对化疗的药物不敏感,必须用到超大剂量的化疗药物,且往往需要四种药物同时使用。李浩淼表示:“很多时候医生都没办法准确判断是哪种药物起到了作用,但为了保险起见,每一种药物都需要接近极限量为患者使用,大药量也导致对患者的副作用非常大,为治疗增加了难度。”
不仅如此,手术切除的难度也同样不小。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骨肉瘤切除的手术对骨骼损毁非常大 ,医生需要保证肿瘤在骨骼和周围组织上不留一点残留,所以往往要多切一部分,“要把我怀疑是肿瘤的,甚至是肿瘤附近正常的组织切掉,‘除恶务尽’,避免复发。”
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医生还要像搭积木一样,尽量保证剩余的组织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术前先做“算术”?医生精准预测小陈身高
“小陈是我十年前收治的一例骨肉瘤患者,当时他刚刚15岁。”李浩淼说道:“小陈由于打球时突发骨折,入院检查后才发现竟是因为骨肉瘤引起的病理性骨折。”
在接诊小陈后,李浩淼为小陈进行了化疗和手术切除治疗,大腿股骨的3/4都被切除,替换为了金属假体。经过六个多小时的手术,最终小陈顺利完成了手术保肢,不仅根除了病灶,也不影响日后的生活。
“当时考虑到他才15岁,经过计算认为他应该还有3年时间可以长高,就将假体做得稍长1.5厘米,手术完成后两腿长度稍有参差。”李浩淼介绍,3年以后,小陈已是一米八的大小伙,而他两条腿的长度一模一样,被李浩淼在3年前便精准预测。
如今,小陈手术已经过去十年,每年2月底——小陈手术的日子,他都会给李浩淼报个平安,送上祝福。“对我来讲,这也是一种特殊的缘分。”李浩淼分享道:“看到患者迎来新的生活,我们做医生的感觉非常欣慰。”
2023年骨肉瘤入选《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不仅是因为它的发病率低,也是因为该尽管该病的治疗难度大,目前国内有能力治疗骨肉瘤的医院不超过100家,但只要经过正规、科学的治疗,骨肉瘤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据了解,目前骨肉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在70%左右,生存患者的保肢率达到了80-90%。
由于病例罕见、研究较少的原因,骨肉瘤的病因并不明确,但青少年作为骨肉瘤的高发群体,需要家庭、社会和慈善机构给予青少年骨骼健康更多的关注。李浩淼建议,将更多能够致残的罕见病纳入医保并单列一类,减少治疗过程中的支付困难,为患者报销、医院治疗免去更多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