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米兰体育 > 媒体 > 正文

【健康报】南方医院刘克玄:尽所能让生命无痛无虞

时间:2024-05-17 18:21:04  来源:健康报   编辑:张淼  作者:李香  点击:

刘克玄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如果将一所大型医院看作一艘航空母舰,那么麻醉科就是这艘航空母舰的甲板。每天,几百架“飞机”在这里起飞、降落,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万无一失,因为“飞机”里装载的都是鲜活的生命。

自2016年接棒成为米兰(中国)南方医院麻醉科主任,刘克玄便带领团队站在这块“甲板”之上。他们凝练学科方向,在国内率先引入加速康复外科、可视化技术、大数据等当时的前沿发展理念,在几年内将科室建设成为国内建制最齐全的麻醉学科平台之一。

如今,作为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副主任委员,刘克玄不遗余力地助力推动我国麻醉人才队伍建设。他相信,麻醉医学的发展和每个人息息相关,青年人才的素质代表着麻醉医学的未来。

为患者做好“压舱石”

刘克玄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清晨7时许,参加完早交班,他一定要去手术室走一趟。哪怕很快要去医学院授课或参加会议,他也会赶在离开之前,穿着手术服赶去看看患者才放心。

刘克玄走的这“一趟”也绝不是走马观花。时间再紧,再细小的纰漏也逃不过他的眼睛,且他一旦看到定会一一指出,并会待到所有问题都有解决方案才离开。

在刘克玄看来,这样的要求是麻醉医生的分内:“只要接受麻醉,患者就有可能出现生命功能紊乱。麻醉医生是患者生命体征不至崩溃的压舱石。每一次手术,麻醉医生都必须全力以赴,保障手术顺利进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在 麻醉科,很多同事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无论开会、候机还是深夜休息,在任何场合下大家都有可能收到刘克玄的工作信息。不过,正是他这种“工作狂人”的性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帮助南方医院大大降低了住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围手术期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麻醉专业的发展是外科新技术的助推器,复杂高难度手术的顺利开展需由麻醉团队共同制订手术方案,帮助突破关键性瓶颈问题。

2016年,南方医院一位产妇即将临盆,超声检查发现其胎儿出现先天性膈疝,导致肝脏移位到胸腔,压缩右肺。“胎儿在母体内不用呼吸,所以暂时没有太大危险。但一旦降生,胎儿要靠自己呼吸,极有可能缺氧死亡。”刘克玄回忆。

手术紧急实施,刘克玄在现场为手术组成员讲解方案。前期分娩顺利进行,胎儿头部娩出母体的第一时间,刘克玄立即为婴儿进行气管插管,并控制好呼吸道。

“这种插管实施起来风险很大。此时,婴儿脖子以下的身体还在母体内,肚子呈挤压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给胎儿带来生命危险。”刘克玄讲述,当时手术团队通过人工呼吸让婴儿已经萎缩的肺部胀起来,手术医生尽快把膈肌孔补好,让肝脏退回腹腔,肺部才慢慢恢复过来。

这场高难度手术全程不到2个小时,婴儿在术后恢复顺利,康复出院。该项技术也逐渐在南方医院被常规应用。

为学科发展赋予活力

2016年前后,正值国内麻醉学科高速发展时期。南方医院麻醉科虽经历了几十年的积淀,但依然面临人才短缺、学科方向不清晰、科研产出效能低等挑战。彼时,刘克玄接棒麻醉科主任一职,带领团队重新凝练学科方向,引入加速康复外科、可视化技术、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和理念,广泛开展可视化技术在围术期的应用,以及基于术前评估及优化麻醉方案的精准麻醉等先进技术。

进入科室之初,刘克玄就制定了“临床为本、教学固基、科研强科”的发展思路。临床是根本,但学科要进行飞跃式发展,科研是重要引擎。

当时,由于条件所限,医院仅为麻醉科配备了一间50平方米的实验室。即便这样,刘克玄也如获至宝。

“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将每一个角落都派上用场。医院同事说我们这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简直是医院利用率最高的实验室。”回忆起实验室的发展,刘克玄感慨颇深。

而恰恰是在这个起步于方寸之地的实验室里,刘克玄团队在前2年就拿到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年来,团队进一步围绕缺血性肠损伤及脓毒症等研究领域攻关,在国际一系列权威杂志发表高质量研究论文。

与此同时,在大数据理念的加持下,2018年,南方医院麻醉科在国内麻醉专业领域率先建立围术期数据库,并牵头成立数据联盟,目前已有30多家医院加入。

刘克玄举例说明了大数据研究的重要性:“我们通常以患者术后的排尿量判定其是否存在肾功能不全情况。但大数据队列研究显示,这种判断有一定片面性,特殊情况下可能会误导诊断,临床诊疗团队需综合各类情况判断。”刘克玄团队将此项发现的论文发表在《英国麻醉学杂志》上,引起同行高度关注。

在此基础上,团队持续挖掘数据库,逐渐将研究延伸到人工智能领域。“比如,对心脏病患者围术期心脑血管意外事件进行早期预警和处理时,传统方式是根据麻醉医生的经验来判断,其准确率很容易受到影响。但大数据+人工智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刘克玄说。

在大数据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刘克玄团队基于多模态数据,通过机器人自我学习建立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预警模型及辅助决策系统,也就是大众一般意义上理解的“麻醉机器人”。该项研究有望大幅提高预警处理的准确率,有助于降低心脏病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与死亡率,提升基层医院心脏病患者围术期的同质化管理水平。“麻醉机器人”项目因此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

对临床的细致观察和对患者的关切是刘克玄不断推动科学研究的起始和动力。“我们在手术室有时碰到大出血的患者,通过治疗,患者血压恢复了,尿也正常了,回到病房却出现了肺损伤、肾损伤,这是怎么回事?”通过长期研究观察,刘克玄团队推断这类情况可能由肠损伤导致——肠道的内毒素细菌移位,跑到肺和肾里去,导致二次损伤。

为了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刘克玄团队针对器官功能减弱情况,在国内率先提出器官保护的理念,致力于缺血性肠道损伤的机制及防治研究。多项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后,术后患者肠损伤发生率明显降低。

为麻醉的未来铺路

近些年,现代医学领域发展迅速,社会生态环境、疾病谱和健康理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麻醉专业的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其范畴也在不断拓展,这些都对麻醉医生的整体素质和成长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7年,当时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副会长的刘克玄呼吁行业注重麻醉医生的早期教育。“以前,本科阶段不设麻醉专业,所有麻醉医生都是从临床专业学生中分流出来的,很多医学人才不会将成为一名麻醉医生作为职业首选。”刘克玄回忆。

为了突破这一困境,刘克玄克服重重困难,于2017年在米兰(中国)首次招收麻醉学专业本科生,随后正式创建米兰(中国)麻醉学院。

“从受到质疑到获得支持,我们不仅要把麻醉医生从幕后推向前台,更重要的是,要帮他们早早地扎好根、打好基础。这样,他们才能有更长远的未来。”刘克玄坚定地说。

麻醉学院采取小班教学和“一对一”导师制,入校伊始,医学生们就理论与实践并驾齐驱,在学习初期阶段跟随导师进入手术间现场观摩,在实验室培养科研思维。

如今,作为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副会长及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刘克玄在持续并不遗余力地开展行业内各类培训。迄今,南方医院麻醉科已连续举办15期全国麻醉科主任培训班,培训了近500名学科骨干及管理人才;连续在全国范围举办12期科研培训班,针对科研选题、设计,论文撰写及项目申报等进行全方位指导,为青年麻醉医生的科研工作做好铺路石。

近年来,麻醉专业在临床的应用边界不断拓展,在女性分娩、胃肠镜检查、顽固性失眠的治疗、渐冻症诊疗等领域,“麻醉治疗学”模式正在悄然兴起。“对整个社会而言,麻醉医学的发展跟每个人息息相关。”刘克玄说。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33号

粤ICP备05084331号  米兰(中国)版权所有